Mi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投稿作品» Mi人物» Mi 风采 | 首师七秩,秘友情长——秘书学系友返校专访系列(三)

Mi 风采 | 首师七秩,秘友情长——秘书学系友返校专访系列(三)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0-19 点击次数: 字号:【  

母校七十华诞,旧友返校重聚。10月13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返校系友孙琳菲学姐进行采访。孙学姐目前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在谈话中,学姐不仅回顾了她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美好时光,还简单介绍了编辑工作,给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以下是采访的具体内容。


▲图一 孙琳菲学姐


1.今天来到熟悉的地方,稍后还会见到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们,您有没有想起什么过往的记忆呢?

我对学校整体感觉很熟悉的。图书馆是在我们读大二、大三的那两年建起来的,我们大一刚来的时候,那边还是工地。当时我住在乙A楼,如今那个楼还是曾经的样子,只是看上去有点旧了,心里感触还是挺多的。另外我还看到了下沉广场,当时我在咱们学校文学院的唳天剧社,就曾经在下沉广场那边排练。


2.您之前说您同班的同学今天也会来参加系友会。经过这么多年,你们是如何保持这么长久的友谊的呢?您对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其实联系的同学并没有那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我们大家都会减少一些无效的社交,一般紧密联系的就是三五个人或者是同宿舍关系比较好、相处起来比较舒服的同学。大学时候的友情是很珍贵的,也是很深的,同学们几乎24小时在一起,不像同事、初高中同学那样白天在一起,晚上要回家。我们宿舍的联系一直特别紧密,有家人的感觉,无论多少年我有什么事儿都可以张口就说,不用考虑太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不太合适。

至于对同学们想说的话,就是希望大家都能过得比较顺利吧,可能有时候人生会有一些短暂的不如意,但是毕竟都会过去的。


3.我了解到您目前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很多同学对这份工作有一定了解,但并不清楚具体的工作内容,您方便分享一下吗?

我具体的工作有一部分是做编辑,现在主要负责进行图书的宣传,包括我们整个社的品牌宣传、每一本书的营销、跟媒体的对接、图书相关的活动等。图书相关的活动包括市场书的签售、针对读者的活动以及学术书籍可能会有的一些学术研讨会。在整个社的品牌宣传方面可能会参加一些展会。


4.您是高级涉外文秘专业的,当时是什么契机让您从事了编辑工作呢?您认为在秘书学的学习,给您的工作带来了哪些帮助?如果将来我们想要从事编辑工作的话,您有什么建议吗?

我高考志愿报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涉外文秘方向),当时对括号里的名称注意是相对淡化的,因为喜欢文学,觉得这是一个中文的非师范专业,就这么报了。之后发现这个专业和纯中文系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文秘系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范围特别广,既有必修的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这些文科方面的专业课程,也有涉及法律、经济、档案等各方面,与文秘相关的、文科比较通识、比较广的课程。我还挺喜欢这种课程设置的,有一种意外惊喜的感觉,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果你不是从事纯文学类研究和教师行业,这些相对涉及领域比较广的课程安排对工作的帮助特别大。公文写作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后来我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觉得在出版社工作有每天与书打交道的机会,就抱着这种想法到出版社工作了。

对于在校的学弟学妹,我建议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尽量多学一点东西,这对以后的帮助会很大。当我们工作了之后再回想上学的时候,会觉得可能有一些时间荒废了。我觉得大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做一些社会实践,比如可以去一些单位实习、找一些兼职工作。因为学生时期咱们所处的整体环境比较单纯,工作之后在氛围、人际关系、一些工作的处理方面可能会不太适应。社会和学校的环境差别还是很大的,上学的时候寻找一些机会感受一下,更有利于步入职场的转变。我上学的时候在咱们学校校办的宣传部、信息部都兼职工作过,这段经历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5.您对将要毕业的学弟学妹们未来个人的发展规划有没有什么建议呢?

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好的建议。我听说最近整个就业环境并没有那么友好,比较卷,很多同学会通过考研、出国这些方式缓两年再找工作。我觉得总体来说,自洽就好。如果你确实还想学,就继续学;如果你已经想工作了,那就工作。不要因为大家都去考研了,就也去考研,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想法,不要被周围的环境裹挟,去卷着做自己做起来并不是很开心的事情。你内心的热爱和自驱力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你是被裹挟的,没有遵从你的内心,可能结果并不会如意,你自己也不会开心。


学姐毕业已经有十八年之久,但谈话的内容、语气里仍然充满了对学校的亲近以及对在校生活的怀念和感慨。她将青春记忆记在心间,跨出校门,走出了一条自己想要的路。相信我们都能从秘书学启程,跟随孙琳菲学姐前行路上的点点星光,实现自己的初心梦想。



编辑:李家圆

审核:程韵竹

策划:程韵竹 李佳佳 杨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