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

您的位置: 首页» 栏目留存» 学生风采» 学生作品» 典籍之光,烛照世人|《典籍里的中国》之陆羽《茶经》

典籍之光,烛照世人|《典籍里的中国》之陆羽《茶经》

秘书学系

作者:秘书学系    来源:秘书学系    发布日期:2023-04-01 点击次数: 字号:【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八期《茶经》播出。跨越千年时光,撒贝宁对话“茶圣”陆羽,走进他一生撰著、修订《茶经》的传奇故事。本次节目“以茶会友”,携手多位专家与观众一起解读《茶经》的历史价值,让观众在演员生动的演绎中品千年茶韵。


图1 《典籍里的中国》对《茶经》的介绍 (图片源于网络)


陆羽,名疾,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陆羽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如茶般入口苦涩,细品后却余韵悠长。他自幼被父母所弃,于佛寺中长大。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他仍然不放弃学习诗文典籍,并且有着远大抱负。陆羽一生中遇到了许多伯乐、知己,也正是在这些人的鼓励下,他最终完成了著作。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史思明起兵谋反,盛世大唐转眼间狼藉遍地。在那样的动荡时局之下,陆羽依然怀有匡时济世的心愿,并且将这份愿景融入《茶经》之中,流传后世。

陆羽一生坎坷,但始终淡泊名利,醉心于茶文化的研究,写成了《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全书分三卷十节(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约7000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茶叶采制和饮用的经验,全面论述了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开中国茶艺之先河。此外,陆羽在书中将“茶”与传统儒家、道家等思想精神融为一体,为“茶”注入了中国文化的灵魂,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茶道精神。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


图2 老年陆羽(王劲松饰)自述 (图片源于网络)


“我,孑然一身来到这世上,无儿无女,最终也要孤独地离开。我一生爱茶,一生写茶,要感念的人太多了。与良师益友,共度此生,我是一个享受人间温情的孤儿。”正如节目戏剧中陆羽所感慨的那样,他的一生以茶会友,为茶著书。在戏剧的最后,陆羽和恩师友人再品茶之至味,共同吟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一之源》)。


图3 节目中对《茶经》的解读 (图片源于网络)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茶经》问世之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广泛地流传到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千百年来,茶已经深深融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正是这样的南方嘉木,沟通着中国的古往今来,也连接着世界的东南西北。嘉木一叶,蕴藏着五千年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荡着清幽的茶香。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陆羽一生研习、撰著、践行、传播《茶经》。他所倡导的茶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世人的社会生活、思想精神还有艺术审美。时至今日,陆羽与茶的故事仍然被不断地演绎、传诵。君子之风,精行俭德。但愿我们都能领会《茶经》的精髓之处,成为一个精行俭德的君子。

在此,小编为大家附上陆羽的诗作《六羡歌》,此诗表明了陆羽恬淡的志趣和高风亮节的精神,他不羡慕荣华富贵,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竟陵的西江水。


六羡歌

唐代·陆羽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编辑:王彦超

校对:王桐

策划:马瑞

审核:马瑞 高晗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