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同学们早日明确考研目标、解决备考难题,秘书学系特别举办了“朋辈引领 逐梦前行”系列分享会。在“研语新传”主题分享会上,我们有幸邀请了专业老师与优秀毕业生梁翰宇学姐。会上,学姐先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考研的建议与妙招,之后又与各位老师现场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回顾分享会的精彩内容吧!
【学姐寄语】
在考研路上,每个人所观赏的风景和经历的波折都不相同,既需要孤身奋战、也需要结伴拼搏,
但并不需要与任何人去做比较,勇往直前、做好自己即可。
图1 梁翰宇学姐分享经验
【学姐分享】
·跨考目标确立·
经典国学《大学》中曾有言“知止而后有定”。跨考目标确立,则是成功上岸的第一步。学姐在这里分享了确立目标的三个步骤,帮助大家做出恰当的选择:第一步,大方向选择,即对国内升学、国外升学和直接就业的选择。学姐结合大数据、个人经历以及同辈经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三个选择的上岸可能性、未来发展优劣势以及所需要做的准备。如果明确了考研这一大方向,紧接着就要做出第二步,专业选择。学姐表示对考研专业的选择不能只是兴趣使然,还要针对个人能力进行全面清晰的认知分析。第三步,院校选择。同学们要综合考虑院校等级、地理位置、考试内容、研究方向、分数要求和报录比等因素,一切都要以上岸这个最终目标为导向慎重确定考研院校。
·跨考迷茫点拨·
跨考并不意味着输在起跑线上,学姐提到只要抓住“制定计划、学习方法、答题策略”这三个法宝,就能培养自己的考研优势。首先,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包括详细的日程安排与各学科备考内容的规划,并因时而变。其次,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重述每天所学的内容来巩固所背诵的知识点,重复练习英语真题来掌握优秀的句法语法,形成思维导图来完成学科知识的迁移与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要根据自己复习的情况建立答题策略,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构建成熟的逻辑框架。在考场上对题目进行解读,将知识点填充于框架之中,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备考妙招推荐·
从实用角度出发,学姐具体地提出了六点备考建议。第一是考研不求准备早,但求目标明确,精准施策。第二是备考材料不求多,但求精而全,切勿“贪多嚼不烂”。第三是学习不求时间长,但求效率高,避免陷入自我感动。第四是考试不求超常发挥,但求做好自己,坚持到最后。第五是答题不求稳准狠,但求基本的文科素养,不交白卷。第六是心态不求一直平稳,但求积极调整,坚持初心。
·成长心态调整·
基于分析近年以来严峻的报考形势,梁翰宇学姐指出考研并非是一件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备考途中要做好大环境认知和自我能力分析,明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考计划,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考研之路。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要利用好自己身边的资源,打破信息屏障,及时更新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
图2 老师与学姐现场答疑
【答疑解惑】
学姐中肯而精彩的分享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分享结束后,学姐和老师在与大家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为大家答疑解惑。
·答疑关键词:知识内化、个性输出·
1.在备考时,我们应该怎样调整专业参考书和机构资料的阅读顺序以收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答:我个人建议先阅读参考书。在我看来,每一个专业的参考书中包含的内容都是这一专业最为经典的内容,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基础的学科认知。备考需要我们从基础读起,所以专业的书一定要读。对于部分考研机构整理的考研资料等,我们可以在读完参考书后借助这些资料补充自己在答题过程中的相关需求。
2.在备考时,我们是否需要提前阅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外书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目标专业?
答:这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进行分配,可以提前阅读一些课外书来培养兴趣,在对专业形成基本的认识后再阅读基础的参考书。
3.在备考传播学的研究生时,我们应该更侧重实践的积累(例如媒体行业的线下实习等)还是理论的学习?
答:其实我们传播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传统媒体,所以在研究生的备考过程中我个人更加建议合理分配时间,不建议将过多的备考时间放在传统媒体的实习上,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来感受这一行业,但不建议将实习当做备考重点。
图3 同学提问
4.在跨专业考研的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弥补或缩小与该专业本科生的差距?怎样让自己更具有考研竞争力?
答:首先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我们可以在前期备考过程中多咨询一些老师及学长学姐等人的经验,多看、多问、多理解。在备考时对专业教科书进行反复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专业基础知识重组,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5.目标学校的考纲中有不同版本的参考书目,例如同一本书但是有的版本可能分值占比并不高,但复习起来又有很重的工作量,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制定复习计划以及怎样做答题的取舍?
答:首先对于考纲中推荐的不同版本但占比较小的参考书目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把知识理解透,在考试时按照自己的逻辑输出这些内容,并不需要完全照搬书中的内容。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舍弃这一部分内容,因为我们都不确定它的分值占比是否会提高,所以重点还是要把知识理解透,不能完全死记硬背,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我们的工作量,提高我们的备考效率。其实就我而言,我认为在考试时我们在保证作答内容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输出一些有自己个性和理解的内容,可能会更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这一点在上岸后攻读研究生的过程中也会有所体现,导师们会接受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并且会更加鼓励多元的碰撞。
引他山之石,琢己玉之泽。本次考研经验分享会,学姐在给予各位同学中肯建议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加实用的方法指导。在听完学姐的分享后,每位同学都对考研目标确立、高效备考、灵活答题等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借鉴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牢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大家仍需思行并进,聚势赋能,厚积薄发。
熠熠青春,愿你我都能踏进浪中,看到更远的海!
图4 线下参与人员集体合影
编辑:王彦超 王凯欣
校对:王彦超 王凯欣
策划:马瑞 高晗蕊
审核:马瑞 高晗蕊